肝豆狀核變性繼發(fā)震顫的外科治療1例分享
2022-01-27 15:08 作者:三博腦科醫(yī)院
患者男性,35 歲,主因“雙手不自主抖動 10 年” 入院。
簡要病史:患者于 10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(xiàn)右 手抖動,逐漸加重累及左手,抬起活動時明顯,能 基本完成系鞋帶、扭紐扣、拾物等活動,外院診斷 為 " 肝豆狀核變性 ",給予口服“青霉胺”等藥物, 3 年前逐漸出現(xiàn)說話緩慢、甚至有時含糊不清,感 站立時偶有雙下肢抖動,患者余 2 年前自行停服青 霉胺,服用中藥及其他藥物控制(具體不詳),并 感自覺抖動較前加重,行走欠穩(wěn),走直線有時會出 現(xiàn)向右偏斜,嚴重影響生活,為進一步診療就診于 我院。
既往無其他疾病,否認家族遺傳史。
查體:
神清,言語欠流利,定向力、計算力正常, 記憶力可。頸部活動正常,腦膜刺激征(-)。雙側 瞳孔等大等圓,d=3mm,對光反應靈敏。存在角膜 色素環(huán),眼球各項活動充分,未見眼震,角膜反射 靈敏,雙側額紋對稱,軟腭上抬正常,懸雍垂居中, 雙側咽反射(+)。聳肩、轉頸正常,胸鎖乳突肌 無肌萎縮。雙側肢體肌張力稍高,雙上肢可觸及齒 輪樣改變,四肢肌力 V 級,四肢腱反射對稱(++)。
雙側 Hoffman 征(-),雙側 Babinski 征(-); 全身針刺痛覺對稱無減退。雙側指鼻試驗不能完成, 跟膝脛試驗欠穩(wěn)準。
入院診斷:1. 肝豆狀核核變性 2. 繼發(fā)性震顫
檢查:頭顱 MRI:雙側小腦、橋腦、中腦至雙 側丘腦底節(jié)區(qū)異常信號,肝豆狀核變性可能。雙額 部白質多發(fā)點狀高信號。
腹部超聲:肝實質回聲增強、增粗不均聲像;脾腫大
眼科檢查:1. 雙眼屈光不正;2. 先天性角膜 混濁?
肝腎功能、血銅藍蛋白、血銅、尿銅。
治療:入院后繼續(xù)給予青霉胺治療,患者目前震顫明顯,Tremor 評分:右側 29 分,左側 24.5 分,患者為雙側上肢震顫明顯,嚴重影響生活,詳細評估后建議患者行 DBS 改善癥狀,但患者因經濟原因 拒絕,為改善患者生活,選擇了起病較早癥狀較重 的右側肢體,并行左側丘腦腹中間核射頻毀損術改 善患者右側上肢震顫。術后隨訪 Tremor 評分:右 側 13 分,左側同前。
總結:肝豆狀核變性(HLD)又稱為Wilson 病, 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,致病 基因為 ATP7B,該基因變異后導致 ATP 酶的功能 缺陷或喪失,造成膽道排銅障礙,蓄積于肝、腦、腎、 骨關節(jié)、角膜等組織,出現(xiàn)肝臟損害、神經精神表 現(xiàn)、腎臟損害、骨關節(jié)病及角膜色素環(huán)等,發(fā)病率 為 1/2600—1/30000,多于 5-35 歲起病。
本例患者根據(jù)患者癥狀、體征及輔助檢查可診 斷為肝豆狀核變性,但患者拒絕行基因檢測,無法 從基因層面確診。該患者因震顫影響生活就診,目 前針對藥物難治性震顫的治療已有多種,目前最常 用的為 DBS 手術,但其費用高昂,部分家庭無法負 擔,其他治療包括核團射頻毀損術、伽馬刀及最新 的聚焦超聲治療。
本例患者選擇了丘腦腹中間核(VIM)的射 頻毀損術,VIM 靶點是治療震顫最常用的靶點, 毀損的機制在于降低核團的過度興奮及減少該核團 的過度輸出,通過射頻熱凝毀損“震顫”細胞阻斷 震顫通路,達到消除震顫癥狀的目的。其手術難點 在于靶點的定位,因其為不可視靶點,定位需要解 剖學的計算,有些文獻報道依靠微電極信號來記錄 VIM,也能提高其定位準確性。本患者術后右側上 肢的癥狀明顯改善,已回歸正常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