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回憶
2017-01-16 15:55 作者:王醫(yī)生
年初以來,不時有傳聞王院長病重住院?!笆?一”得悉王院長逝世仍震驚不已。中國神經外科輝煌的具有獨特個人魅力王忠誠時代結束了。
記得,次聽說王院長的名字是在八十年代初我還在上大學時,健康報登載了一篇王院長成功切除罕見巨大腦瘤的通訊,給我很深的印象。1984年大學畢業(yè)后,我因成績優(yōu)秀分配到當時新建不久的北京天壇醫(yī)院。報到時,醫(yī)院人事處負責人看到我的成績后就說:“別看別的啦,就去神經外科吧,神經外科有王院長,這多好!”。從此,我有幸在王院長身邊,受他的熏陶從事神經外科這一陌生的充滿挑戰(zhàn)的專業(yè)。
在天壇醫(yī)院工作的初十余年間,參與了許多王院長主刀的手術,近距離體驗了王院長特有的風采。手術中,王院長沉穩(wěn)少語,動作輕慢準確,不急不躁。常常聽到他濃重的山東口音:“棉花”,給我印象深刻,現(xiàn)在想起來仍感無比親切?,F(xiàn)在有些所謂的大腕,其手術難以附實。但王院長的手術不管是技巧還是理念我是由衷的欽佩。一般地說,人年齡大了,思想自然也保守了。但這些在王院長身上根本沒有任何蹤影。我認為,在系統(tǒng)開展腦干和脊髓髓內手術的過程中,能體現(xiàn)出他那沉穩(wěn)準確,不粘滯于成規(guī)的大家風格。
▲中國醫(yī)師協(xié)會神經外科醫(yī)師分會——首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與王忠誠院士合影。右一:石祥恩;左一:吳斌。
當年,我參加了現(xiàn)早已廣泛宣傳的由王院長主刀的那例淋漓盡致展現(xiàn)其大家風采的經典手術。病人是一名蘇北小伙,患的是巨大超長頸髓髓內室管膜瘤。術前,大家都可憐這個不幸的小伙,為他的命運感到擔心。都認為,在生命中樞,生長如此巨大的腫瘤,手術九死一生,能做的僅僅是些姑息治療,以延長病人的生命。但王院長經過縝密思考認為,雖然腫瘤巨大,但邊界清楚,在顯微技術條件下,還是有全切除腫瘤的可能。果然,經過連續(xù)八、九個小時的艱苦奮戰(zhàn),終于完整切除了長達22厘米的巨大腫瘤,創(chuàng)造了世界記錄。由于時間太長,手術結束后,王院長兩腳腫脹,需由護士攙扶著離開手術臺。小伙子得救了,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只有親身參與,才能真切感受到王院長特有的處事風范,這對我有著一種潛移默化的不可估量的影響。那時,我們常常議論:王院長手術決不保守,是實打實的主戰(zhàn)派。
王院長為人謙和。有時,在病房接到他的電話,句話從來都是說:我是王忠誠,請找某某或有某某事。并不會讓人感到特別的壓力。相反,都為接到王院長的電話而興奮。1995年在紀念王院長從醫(yī)四十五周年學術研討會上,我榮幸地獲得了屆“王忠誠醫(yī)學獎勵基金”,為此,我深感自豪!在這一盛會上,我目睹了全國神經外科界對王忠誠院士表達的由衷敬意,見證了王忠誠的學術思想和成就得到確立并進行廣泛傳播?,F(xiàn)在看來,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。2004年我加盟三博腦科醫(yī)院后,就很少能見到王院長了,但他的影響仍然巨大且無處不在,讓人感慨“天壇”與“三博”真是同根同源。前年,有事曾去天壇醫(yī)院拜訪老人家。見面后,因為時間長了,我先說:“我叫吳斌”,王院長隨即說:“我知道你,我了解你”,使我深受感動。
以上,僅是二十多年來,在王院長巨大影響下學習工作的點滴回憶。并以此深切緬懷一代神經外科宗師王忠誠院士。有云:凡是過去的皆為序曲。祝愿后王忠誠時代的神經外科更加輝煌。